Home

 

小組輔導技巧

  帶領具有嚴重外向性問題行為或違規犯過行為的中學生小組,所應具備的小組技巧,基本上與帶領其他小組相同。但是,由於此種小組成員的特質已明確限定,所以,於整個小組的準備與帶領過程中,仍有許多特別值得注意與掌握之處,茲概述於下,以供參考。

一、開組前準備的技巧

  1. 小組目標的設定
    對於小組的終極目標及每一次小組的目標,應確切了解與掌握。
  2. 成員背景資料的了解
    包括其姓名、年齡、人格類型、智能、家庭狀況、在校表現、老師評語、過去紀錄、是否志願參加小組等。了解成員背景資料,有助於活動的設計與過程的掌握,但應避免對其產生先入為主的成見。
  3. 小組的人數
    小組的組織以8∼12人為宜,人數太多,情境不易控制,輔導成效因而容易降低。
  4. 聚會的時間
    由於此類成員不易集中其注意力,且耐力較差,每次小組時間不宜過長,應以六十分鐘至九十分鐘為度。
  5. 聚會的場所
    以一般團輔室為宜,應避免易使成員分心的場所。此外,尚須注意環境的安全性。此類成員容易衝動,室內擺設不宜有可變成攻擊用途的物品。
  6. 協同領導者的設置
    最好能有一位協同領導者,來輔助小組氣氛的塑造、活動的催化、及衝突事件之處理。
    必要時,甚至可增加一名觀察員,在旁觀察整個活動的進行,並協助處理突發狀況。
    小組領導者間必須要有良好的默契,對於整個小組過程的帶領與小組成員的了解,應具有良好之共識。
  7. 小組活動的設計
    活動的設計宜淺顯易懂、活潑有趣,以吸引成員的參與、引發成員的互動與成長。此外,由於小組過程中,常有偶發狀況,阻礙原設計活動之進行,或者,在了解成員互動狀況後,常需要調整原設計的活動,所以,事先宜設計一些「備胎」活動,以備不時之需。
  8. 相關理論的閱讀
    領導者除了多研究有關小組的文獻外,應多閱讀有關外向性問題行為或違規犯過行為學生的報告,以深入了解其心態、問題行為的成因,以及因應措施與輔導之重點,而能在整個小組過程中,掌握全局,並能因應個別差異。
  9. 先行接觸
    若能在小組開始之前,個別與成員面對面的接觸,嘗試建立初步的良好關係,並協助成員了解小組的狀況,將有助於小組之發展。

二、小組過程的技巧

一•常用的輔導技巧

  1. 溫暖、尊重、同理與接納:
    此類成員於其生活環境中,因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統,常覺得無人能了解他們,對周遭人物常採抗拒、逃避、封閉的方式應對。
    所以,欲使他們能在小組中開放自己,必須他們感到領導者與小組是溫暖而安全的,是願意也能夠了解他們的。如此才能形成正向的團體氣氛,成員也才能接受領導者的催化,從而開放自己,邁向成長。
  2. 與成員建立「良好」的關係:
    此關係必奠基於前述溫暖、尊重、同理與接納的技巧。
   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,由於此類成員對其行為的控制能力較弱,頒導者的角色最好能介於「老師」與「輔導員」之間,讓成員對輔導者能「又愛」且能「又敬」,如此才能有效地控制小組的秩序與進度。
  3. 澄清與具體:
    成員的表達能力多半較弱,或較不願表達,故領導者需要常澄清成員所欲表達的意念,且助其具體化,以使成員漸能學習自我探索與自我表露,使小組內的溝通較無阻礙。
  4. 面質:
    成員常有逃避自我應負的責任,或給予自己不當的行為一些合理的藉口等情形。所以,領導者必須當面質成員,促其自我思考,勇敢面對現實。
    唯於面質時須注意:
    面質的內容,並非領導者主觀的價值判斷;在方式上.以「鼓勵」的做法最為有效,亦即肯定或員已有之優點,再鼓勵其面對尚可突破的行為。
    再者,須注意莫使面質成為對個人的指責或群體的攻擊;否則,當事人勢必會受到傷害,而更惡化所被面質的行為。

  5. 立即性:
    小組中許多突發的狀況,都必須立即而公開的處理,尤其是抗拒與衝突的事件。
    否則,小組氣氛易被破壞,活動將無法發展順利推展,甚至會演變為成員於小組時間外尋仇與報復的情形。
  6. 幽默:
    小組中若能輕鬆活潑的進行活動,將更能吸引成員的參與和投入。但是由於此類成員較為好動,需要注意幽默的程度,使其不致引起成員過份的吵鬧或戲譴。
  7. 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:
    小組中宜有明確的小組規範與賞罰原則,尤其應針對遲到、缺席、小組中的表現(如傾訴、尊重、投入)及小組期間的表現(如在家、在校之行為),與成員共同商討出一套明確而有效的規則;而且,必須確實執行,以期使小組能有效的進行,也藉此培養成員一些良好的群體行為。

二﹒常有的突發狀況及其可能的處理方式

a﹒成員搗蛋、抱怨、不專心、無聊、吵著要上廁所、喝水或擅離小組。

  其處理方式:

  1. 運用小組制裁力,確實執行小組規範。

  2. 同理其情緒,並適切地表達領導者自己感受;其次,鼓勵其將不滿的情緒說出來或演出來,以發洩之。
  3. 請其尊重與接受每一吹小組的進行有如正式上課一般,並且共同商討如何使每一聚會都能愉快進行,使其接受事實,及共同分擔責任。
  4. 要求成員離開小組時,必徵得領導者的同意,且要求成員互相關心彼此的出席與參與。
  5. 對於上廁所或喝水等要求,可規定其於團體前或小組後進行。若於小組中非要上廁所或喝水不可,則限時處理之,並以一次為限。

b﹒成員不參與、不說話、不耐煩。

  其處理方式:

  1. 試著了解真正原因。
  2. 對其平時的表現,予以鼓勵,再邀請其參與活動或發言。
  3. 運用小組力量促其完成任務。
  4. 必要時,於小組結束後,以個別談話了解個人的真實狀況。

c﹒成員形成小組,於活動中說話、起鬧。

  其處理方式:

  1. 運用小組壓力,表示願意聽該小小組的談話內容,將注意力全投注其身上,從其收斂。
  2. 可將管理小小組秩序的任務,交給該小團體的主要中心人物。

d﹒成員抗拒領導者帶領。

  其處理方式:

  1. 交由另一位領導者負責。
  2. 鼓勵成員說出感受與原因,共同設法解決。
  3. 私底下,詢問原因,再針對原因尋求解決。

e﹒成員打(吵)架,或發生衝突,

  其處理方式:

  1. 制止打(吵)架雙方,山一位領導者帶出小組外處理,另一位領導者繼續帶領活動。現場一定要立刻處理,切勿放任或忽視。
  2. 領導者先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,再促使衝突者分別將其感覺和對立的原因說出,問明雙方希望如何解決,及這些解決方法可能的後果,輔導員可將雙方遺漏處予以補充。
  3. 將此衝突狀況,作為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的主題,以期使衝突者平和相處。成員互相回饋,以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。
  4. 當雙方非常堅持以打鬥方式解決時,可讓雙方相隔三公尺互罵,但不准身體接觸,以發洩情緒。之後,詢問雙方,對此處理的意見,並且提供較好的人際解決問題策略。

f﹒成員不斷譏諷或嘲笑別的成員,影響小組的運作與和諧。

  其處理方式又依情況分為兩種:

  1. 開玩笑性質:
    若成員認為別人太「變現」,領導者可說明,成員之表現是為了配合小組的進行,鼓勵大家皆能多配合之,並且鼓勵與肯定嘲諷者多多表現良好的行為。若針對別人缺點而加以嘲弄,可讓其知道被嘲弄是相當難受的;必要時,可找機會使其親身體驗被嘲弄的感受。
  2. 惡意的攻擊:
    若是多數人對一個人,則由一位領導者將被攻擊者帶開並輔導之,另一位領導者了解另一力的感受與原因,再助雙方澄清、改善關係,有時甚至可提供共同完成一些任務的機會。若是一對一的
    情況,則可於小組中,大家共同討論分享,或運用小組制裁力量,促使雙方減少不愉快感。

三.其他
  
除上述外,尚須注意下列事項:

  1. 注意成員每次在小組的狀況,若有不適於參與小組的情形,可個別處理之。
  2. 要特別注意小組成員的互動,及其在小組時間外的聯絡,莫使小組反成為「惡勢力的結合」,而使其不當行為更為惡化。
    事實上,小組技巧之運用,可說「運用之妙,存手一心」,須依當時的人、事、時、地之需要,作適切的反應與處理,以期使成員能藉由小組獲得最有意義的成長。